原理與基本結構 1、冷卻塔的基本原理 冷卻塔是利用空氣同水的接觸(直接或間接)來冷卻水的設備。是以水為循環冷卻劑,從一個系統中吸收熱量并排放至大氣中,從而降低塔內溫度,制造冷卻水可循環使用的設備。 冷卻塔中的散熱關系: 在濕式冷卻塔中,熱水的溫度高,流過水表面的空氣的溫度低,水將熱量傳給空氣,由空氣帶走,散到大氣中去,水向空氣散熱有三種形式: ① 觸散熱; ② 蒸發散熱; ③ 輻射散熱。 冷卻塔主要靠兩種散熱,輻射散熱量很小,可勿略不計。 蒸發散熱原理: 蒸發散熱通過物質交換,即通過水分子不斷擴散到空氣中來完成。水分子有著不同的能量,平均能量有水溫決定,在水表面附近一部分 動能大的水分子克服鄰近水分子的吸引力逃出水面而成為水蒸氣,由于能量大的水分子逃離,水面附近的水體能量變小。 因此,水溫降低,這就是蒸發散熱,一般認為蒸發的水分子先在水表面形成一層薄的飽和空氣層,其溫度和水面溫度相同,然后水蒸氣從飽和層向大氣中擴散的快慢取決于飽和層的水蒸氣壓力和大氣的水蒸氣壓力差,即道爾頓(Dolton)定律,可用下圖表示此過程。 原理與基本結構 1、冷卻塔的基本原理 冷卻塔是利用空氣同水的接觸(直接或間接)來冷卻水的設備。是以水為循環冷卻劑,從一個系統中吸收熱量并排放至大氣中,從而降低塔內溫度,制造冷卻水可循環使用的設備。 冷卻塔中的散熱關系: 在濕式冷卻塔中,熱水的溫度高,流過水表面的空氣的溫度低,水將熱量傳給空氣,由空氣帶走,散到大氣中去,水向空氣散熱有三種形式: ① 觸散熱; ② 蒸發散熱; ③ 輻射散熱。 冷卻塔主要靠兩種散熱,輻射散熱量很小,可勿略不計。 蒸發散熱原理: 蒸發散熱通過物質交換,即通過水分子不斷擴散到空氣中來完成。水分子有著不同的能量,平均能量有水溫決定,在水表面附近一部分 動能大的水分子克服鄰近水分子的吸引力逃出水面而成為水蒸氣,由于能量大的水分子逃離,水面附近的水體能量變小。 因此,水溫降低,這就是蒸發散熱,一般認為蒸發的水分子先在水表面形成一層薄的飽和空氣層,其溫度和水面溫度相同,然后水蒸氣從飽和層向大氣中擴散的快慢取決于飽和層的水蒸氣壓力和大氣的水蒸氣壓力差,即道爾頓(Dolton)定律,可用下圖表示此過程。 2、冷卻塔的基本結構 ✦ 支架和塔體:外部支撐 ✦ 填料:為水和空氣提供盡可能大的換熱面積 ✦ 冷卻水槽:位于冷卻塔底部,接收冷卻水 ✦ 收水器:回收空氣流帶走的水滴 ✦ 進風口:冷卻塔空氣入口 ✦ 淋水裝置:將冷卻水噴出 ✦ 風機:向冷卻塔內送風 ✦ 軸流風扇用于誘導通風冷卻塔。 ✦ 軸流/離心風扇用于強制通風冷卻塔。 ✦ 冷卻塔百葉窗:平均進氣氣流;保留塔內水分。 種類及其優缺點 1、自然通風冷卻塔 密度較小的熱空氣自冷卻塔頂部流出; 密度較大的冷空氣自塔底部進入冷卻塔填補; 不需風機; 混凝土塔<200 m; 用于大熱量的冷卻。 2、機械通風冷卻塔 大功率風機強制空氣與循環水的換熱; 填料表面的水膜可以大限度地與空氣進行換熱; 冷卻效率的決定因素有很多; 多種冷卻能力備選; 可以多冷卻塔同時工作,例如8塔聯控。 強制通風: 空氣由離心風扇吹入通風口;優勢:適用于氣流阻力較大的塔體;離心風扇噪聲相對較小。 逆流冷卻塔: 冷卻水被噴淋在填料上,向下流入冷卻水槽。 空氣從底部強制吹入,在填料內與水接觸蒸發部分冷卻水,從而降低水溫。 3、誘導通風冷卻塔 橫流式誘導通風冷卻塔 逆流式誘導通風冷卻塔 優勢 回流程度低于強制通風冷卻塔;風機運行費用小于強制通風冷卻塔。 劣勢 風扇與電機的機械傳動需要防水設計。 熱水從頂部進入冷卻塔 空氣通過風扇強制誘導,從底部進入冷卻塔;使用強制誘導風扇。 橫流式誘導通風冷卻塔 冷卻水從頂部進入,流經填料層;空氣從一側或兩側進入,誘導風機使空氣橫向流過填料層。 由于此類冷卻塔的熱水自然流配水系統: 優勢: 低水泵壓頭; 較低的水泵初投資; 較低的年運行能耗和費用; 流量變化較大時不會對配水系統造成不利的影響。 劣勢: 低壓頭會導致噴頭易于堵塞以及冷卻水噴出時不能很好的分散成細密水霧; 熱水水槽直接暴露于空氣中會導致藻類的滋生; 占地面積較大。 因為此類冷卻塔內的加壓配水噴淋裝置: 優勢: 通過增加塔的高度來獲得更長的換熱流程與更小的冷幅; 由于加壓噴淋裝置可以噴出更小的水滴,因此換熱效率較高。 劣勢: 系統水泵壓頭增加; 能量需求增大,運行費用增加; 冷卻水噴頭不易維護和清潔; 需要配水系統以及相關管路,因此初投資增加。 運行參數與選型設計 1.冷卻水溫差 入口溫度—出口溫度 大溫差 = 高性能 2.冷幅 冷卻塔出水溫度與入口空氣濕球溫度的差值: 小冷幅 = 高性能 3. 效率: 4. 冷卻塔容量 冷卻塔容量單位為“千卡每小時”或者“冷噸”; 冷卻塔容量=冷卻水質量流量×水的比熱容×溫差; 大容量=高性能 5.補給水量計算 蒸發損失水量(E) E = Q/600 |